2025年5月13日下午,信息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于学院一楼会议室召开“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工作”专题会议。深蓝学院朱文彬总监受邀出席,信息工程学院马耀锋院长、黄继海副院长及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教师参会,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方向。
深化产教融合,共绘智能生态蓝图
会议伊始,朱文彬总监以“构建产教融合智能生态”为主题展开分享。他系统介绍了深蓝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经验,重点阐述了“企业需求驱动、学科交叉融合、实践场景赋能”的协同育人模式。结合行业前沿趋势,朱总监深入解读了无人机集群控制、人形机器人感知交互等热点技术方向,并展示深蓝学院与多家头部企业联合开发的实战案例,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鲜活参考。
聚焦热点领域,探讨课程体系革新
在交流环节,与会教师围绕“如何将行业热点融入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”展开热烈讨论。朱文彬总监提出,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向垂直领域渗透,建议增设“智能无人系统”“仿生机器人设计”等前沿模块,并强化“项目制实践”“企业导师联合指导”等培养环节。马耀锋院长强调,课程体系需平衡“基础理论深度”与“产业应用广度”,建议通过“学科基础课+方向选修课+跨界实践课”的三层架构,构建“厚基础、强交叉、重创新”的人才培养体系。
产学协同发力,优化实践育人路径
针对实践环节优化,石丽娟主任指出,当前实验课程存在“验证性实验偏多、综合性项目不足”等问题,需借鉴深蓝学院“真题真做”模式,引入企业真实场景作为毕业设计选题。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教师代表提议,可联合深蓝学院共建“AI创新工坊”,通过双导师制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。朱文彬总监对此回应,深蓝学院愿开放技术中台与数据资源,支持学院打造“教学-科研-产业”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。
锚定未来需求,擘画人才培育新篇
此次会议为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明确了方向,后续将进一步细化课程体系重构方案,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(图/文 王宇婵)
图1 朱文彬总监作“构建产教融合智能生态”的主题分享
图2 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调研研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