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工程技术学院-信息工程学院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学校首页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 >   学院动态   >   学院新闻   >   正文

筑梦智能时代启航专业新篇——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

作者: 石丽娟   信息来源:信息工程学院    发布时间: 2025-09-16


为帮助新生快速融入专业学习、明确发展方向,9月12日,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2025级新生入学专业教育顺利举行。系主任石丽娟、副主任王宇婵为120名新同学送上了一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"专业第一课",从学科认知到学业规划展开全方位指导。

活动伊始,王宇婵副主任以"知识图谱"形式,直观呈现了专业课程的层级结构与逻辑关系。她详解道,课程体系分为"基础层—核心层—应用层"三个阶段:基础层涵盖高等代数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理课程及程序设计基础、数据结构等计算机核心课,为专业学习筑牢根基;核心层聚焦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与应用、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技术核心课程,培养核心专业能力;应用层则通过AI应用实践、工程实训等实践课程,以及数据分析、智能感知等方向的选修模块,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。"每一门课程都是智能技术大厦的基石,既要'钻得深',把基础打牢,也要‘跳得出’,关注交叉领域的融合创新。"王老师的讲解让新生对四年学习路径有了清晰认知。

随后,石丽娟老师系统阐述了专业建设思路与发展定位,指出专业紧扣"人工智能+应用"的核心方向,构建了"理论奠基、技术核心、实践驱动"的三维建设体系,既聚焦机器学习、计算机视觉等前沿领域,又强化与制造、医疗、交通等行业的深度结合,全力培养服务河南郑州战略需求的应用型智能技术人才。在建设成效展示环节,石老师通过数据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,介绍了专业近年来在师资建设、科研平台、育人成果等方面的突破。课程体系解读成为本次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,针对新生普遍关心的学业规划问题,石老师结合多年育人经验提出三点建议。一是重塑学习思维,完成从"被动接受"到"主动探索"的转变,主动参与导师科研项目,培养创新意识;二是平衡"博与专"的关系,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,通过跨学科选修课拓展知识边界;三是强化实践能力,充分利用科创实验室资源,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与企业实习,将算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互动环节中,新生们围绕"AI大模型时代的学习重点""考研与就业的方向选择"等问题踊跃提问,两位老师逐一细致解答,现场氛围热烈。

此次专业教育活动不仅帮助新生搭建了系统的专业认知框架,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奋斗动力。未来,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将持续深化育人改革,为新生成长为智能时代的建设者保驾护航。(文/石丽娟 图/王宇婵)

Copyright @ 2007-2015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
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金河路66号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金河校区